動手做古早灶

很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灶,想用它來喚起記憶中的小滿足,動手做粿、蒸饅頭包子,做傳統米食等。
為了做這個古早灶,我們夫妻專程撥空去參加台南後壁區安溪國小的協力做灶,然後去莿桐買材料(雲林縣莿桐鄉西安路23號的莿桐灶行電話為05-584-2272),老師傅人很好,除了出售做灶材料還一五一時的告訴我們做灶的眉角。

2014.02.28這天我們就開工做灶了,從灶腳做起~
小時候的灶都是有灶腳的 
要啟灶前,先用鼎圍在地上畫出鍋鼎的位置,
然後用文工尺量週圍尺寸(務必趨吉避凶),
確定之後開始砌磚做灶腳。


砌好六個灶腳後,接著要有一個平台好讓大灶坐落,
那就是"灌漿",因為大灶非常重,
要載得動它就非厚水泥板不行,
灌漿前要先做模板讓混凝土可以固定,
而且還需要鋼筋加強牢固。













當模板釘牢之後就是綁鋼筋,使水泥漿與鋼筋混和
凝結為堅固的底板,方足以乘載厚重的灶體









人工混凝土很累人的,還好有林宥佐老師來幫忙,
林老師是西螺農工資訊電腦老師,第一次看到他這
麼勞苦工作(古早人說:不惜手腳-台語),
他對文化保存與保護地球、友善環境非常重視,
並隨時隨地做推廣,很讓人佩服。





經過一晚讓它凝固變硬,老公一大早起來就去淋水,
讓水泥板吃水更硬、更堅固。敦在那裏觀賞林老師
和自己的傑作,那種小成就的喜悅都寫在臉上。

朋友說我們過的是原始的生活方式,絕不是
每個人能夠適應的,然而我們卻樂在其中。
歡喜歸歡喜,挑戰才剛要開始呢!
將火灰孔的生鐵板放上去測一下位置,
然後開使砌磚。

毓瑩一大早從台中搭車來幫忙,由於我們
都沒有經驗,大部份的時間都用在慎重其事,
能夠實際砌磚的時間就變少了,
只砌兩三層磚塊一天就結束囉!

能夠親手動手做灶真的是值得驕傲的事,
當然需要拍照留下紀念。

第一次買回200塊磚不足用,臨時又去買300塊磚,
零買磚塊須要自行去裝車運回,用掉1~2個小時,
因此俊峰來幫忙就是將裡頭空檔填滿

好不容易將灶門安上了。開始再測一次鼎圍位置,
然後如履薄冰般繼續。


慢慢看到灶的雛形,兩邊留煙囪通道,
還貼心的設計了放火材盒(賴打)小孔。

挑燈夜戰繼續努力當中,
3/15親子團來時就要派上用場了。











兩個灶孔左右鼎,一邊蒸食一邊煮料理,
真的還不錯用,掌廚的人需要手腳快,
事先將材料都準備好,才能應付熱能集中
快速煮熟的灶火。











早期先民們認為,一個大灶代表著一個家族的興旺,大灶做得好,柴火省、煮食快,才能應付蚌伴做工作一大群人的飯菜。
隨著瓦斯爐興起,家家戶戶的大灶(風灶)一個一個打掉,若細心觀察會發現,被打掉的還有一家人的同心協力與關懷,人情變淡薄了、家的溫暖也變冷了。

留言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固執~秀明自然農法

甜菜根番茄果凍